昌江“研学+旅游”的山海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19 16:51:00 作者:
在海尾湿地公园观测水鸟,在霸王岭探寻神秘的雨林,在王下乡感受黎村的人文风俗,在核电站解锁工业密码……如今,青少年除了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还在实践中读取世界的奥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博知,游学能长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走出课堂、参加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孩子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2016年,教育部联合11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推动研学旅行快速发展。

昌江具有得天独厚的研学资源优势,实地调研昌江研学旅行发展现状,梳理昌江研学发展脉络,探寻昌江“研学+旅游”的山海实践。

资源

海岛西部,山海黎乡

昌江的研学基础是什么?

坐落在海南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拥有发展研学的丰富元素,县内分布了长臂猿的栖息地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海南稀缺的滨海内陆淡水沼泽湿地海尾湿地公园,海洋公园棋子湾,还有可追溯古人类遗迹的皇帝洞、大山深处的边远黎乡,集聚雨林魅力、山海奇观、人文古迹、黎族风情等多元素,体验多样,特点鲜明。

热带雨林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常年气候炎热,降水丰沛,拥有地球上超过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稳定性的生物群落。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其优良的生态与地理环境,拥有国家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昌江也吸引了岛内外许多生态爱好者、环保机构前来昌江进行科考活动。

“海尾湿地公园是海南省西海岸候鸟重要的栖息地,也是维护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器’,还是滨海沙地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和海岸带沼泽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典范。”海尾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吕庆沼介绍,海尾湿地公园每年定期进行生态监测,举办鸟类调查等科考活动,这为昌江发展研学奠定了丰厚的内容基础及科研依据。

往霸王岭深处行走,沿着南尧河谷“十里画廊”而下,由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两岸显现出一幅幅巧夺天工的独特画卷,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还可在皇帝洞等地追溯人类文明发源。在大山深处,仍然存在着保持着原始特色的黎族村庄。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为研学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提供了可能。

在棋子湾一带,不仅分布着海洋公园,还有昌江核电站,这是国内一个可以参观的核电站。“尽管是安全的,但是当前家长对核电站的接受度还是较低,市场上需要实现从0到1的跨越。”一位在海南18年的自然教育从业人员杰克坦言,在工业研学旅游方面,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与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接受度。

据悉,海南省目前公布的63个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其中昌江县共有4处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分别是昌江青少年活动中心、海南昌江核电科普教育基地、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海南和丰世纪农业。其中,海南省昌江核电科普教育基地近日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活动

教育+旅游有机融合

昌江的研学活动开展得如何?

业内人士认为,旅游市场的人群比较丰富,目的是娱乐与放松,但是研学具有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同时对导师、安全等方面的维度有一定要求。

昌江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吃住行等要素与研学具有一定的重合,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配套一定上为研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近年来,在昌江县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来自全省各市县的学子,开展多场关于生态科普、人文风情、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主题、多维度的研学活动。

结合昌江全域全季全时的特色发展路线,研学活动也成为了昌江2021-2022年“冬登春赏”系列旅游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昌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来自海口、昌江等地的学生、家长穿梭霸王岭探秘自然,前往宝山梯田摄影写生,探寻黎家风情,感受人文自然之美,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今年10月,昌江“稻花香里说丰年”稻田研学活动顺利结束,近150名学生下稻田,挥舞镰刀与画笔,学习农耕文化,描绘自然美丽,体验农产品市集,在实践中学习根植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耕读文明。

“教育+旅游”不仅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思路,也成为昌江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的重要业态,两者相互借力、相互促进,推动着昌江研学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研学市场的繁荣发展也需要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多样。据吕庆沼介绍,湿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开展研学教育的基石,拥有海南稀缺的滨海内陆淡水沼泽湿地的海尾湿地公园,除了与松鼠学堂自然教育工作室等研学机构合作,在园区内开展面向亲子家庭开展园区导赏、科普讲座活动,还积极走出公园、走进校园,联合海南昌江爱鸟队等公益组织机构在县域内多所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分享活动。

发展

独木不成林

昌江的研学如何更好地发展?

整合各方资源,已经成为当下全域旅游的必然要求。“昌江的旅游发展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山海联动,蓝绿互融,文旅融合的发展格局。”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刚谈道。

研学旅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资源整合要求高、涉及的因素多、时空差异大。对资源禀赋优异的昌江来说,需要将自然、历史、人文、工业等元素进行有机整合。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要跳出景区思维,扩大视野,有效利用周边资源。”昌江黎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洪少明表示,通过“旅游+研学”的打法,昌江的人文、地理、文化等优质资源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实际上,传统景区也正向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转型,“海尾湿地公园已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后期还将打造科普休闲区、植物科教区、森林露营区等分区,建设如时间睡眠博物馆、湿地公园候鸟(昆虫)科普馆、户外研学科教营地等数十种体验项目。”吕庆沼表示。

昌江的自然资源丰富,许多景区也承载丰厚的人文历史,是旅游目的地,也是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天然课堂,是中小学生拓展眼界、开拓思维重要方式。“昌江有山有海,资源丰富,在各部门的推动下,昌江研学的发展值得期待。”杰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