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驿古村:保留着原始风景的古村落,长寿之村

发布时间:2023-12-06 16:09:12 作者:

罗驿古村。

罗驿村,位于老城镇西南边方向6.5千米处,东至225国道(海榆西线);距离海口约25千米,距金江镇(澄迈县城)约28千米。

罗驿村,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白莲区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古时称“倘驿”,后改名“罗驿”,村域面积10平方千米 。

罗驿村建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是古代海南岛西线的驿站、海南省历史文化古村、澄迈县长寿之乡;罗驿村保留有明代的牌坊、清代的宗祠,环日、月、星三潭而建的火山石屋、古道、老井;罗驿村街巷格局典型,村内建筑遗产、历史文化遗迹分布集中、颇具规模、风貌较好,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

2014年11月17日,罗驿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罗驿村原称“倘驿”,是海南岛西线的驿站。南宋初年(1127-1236年),因村子之东建有琼州府西路官道驿亭而得名。

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驿亭改建为驿站。

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吴、陈两姓村人聚居而形成村落,取名“倘驿村”。

明洪武年间(1368-1398间),因“诸峰环绕罗列,驿站于此”,村中有识之士改村名为“罗驿”,《李氏族谱》记载为:“罗者,诸峰环拱罗列;驿者,马公开琼建驿,因以村名”。

清代,罗驿村曾称为“罗亦”,不久后又恢复“罗驿”一名。

罗驿村临湖而建,选址于月湖北岸,形成坐北朝南、临水望田的景观格局;村落内建筑群和巷道均沿日湖、月湖向西北方向辐射状延伸,利于雨季排水,村内院落布局统一而富有变化,院子布局以正房为核心,形成两进格局,并有东西偏房相衬。

村南分布有日湖、月湖,因其形状而得名。村落内建筑群主要分布与日湖、月湖北岸,湖南岸则为农田种植区,村北部分布有星湖,西、北、东三个方向则为树林环绕,风景秀美。

罗驿村古村落整体布局呈扇形,村落内建筑群和街巷以村南的日湖、月湖为核心,向西、北方向放射状延伸;村南沿湖的主干道路为串联村落内部石板巷的骨架。村落内部形成以古井、古树、公祠、牌坊等类型化的公共节点和重要建筑元素来串联村落内部空间,宗祠主要分布于村落南部,湖的东西两岸分别建设李氏宗祠、大房祖祠、岱之祖祠。村四周曾建有五处碉楼(已毁),周边有古榕树、大枇杷树等。

罗驿村村落格局完整,路网清晰,世俗活动空间与田园劳作空间、祭祀空间以及普通居住空间分配得井然有序。村落内部空间布局序列递进,逐次展开,层次分明;同时又根据各自的实用功能和布局构思,形成具有共性且各有章法、个性灵活的村落组织肌理和风貌格局 [2]。

传统建筑

罗驿村内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村中有火山岩古民居430间,共计43860平方米,保存情况基本完好,均坐北朝南。古村村落典雅、古朴,大部分传统建筑主体完整,建筑风格多为海南典型的“十柱”屋结构,石头为火山石,木材均为杉木、菠萝蜜格板等,是澄迈县乃至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传统民居建筑群。

罗驿村的核心古建筑群集中在日湖、月湖和星湖之间,建筑保留着中华民居传统的木石结构。罗驿村核心区古建筑群占据核心区总面积的23.3%,传统建筑基本维持明清年代建筑风格和布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有李氏宗祠、观音庙、李恒谦故居、步蟾坊、节孝坊等,有马蹄井等古井4处,有古石桥1座,村东南有残存的古驿道和古驿站。

罗驿村内传统民居多为院落式布局,形成外封闭、内开敞的方式,分为独立院落式(合院式)、两进院落式、多进院落式和合院式三种。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位于罗驿村东部,占地面积约599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的木石结构。有殿堂3间、廊庑2间、影壁1块,宗祠坐北向南,三进五开间,四合院式布局,进深68.08米,通宽23.5米。进门前立有一对石狮和方形抱石,十三檩,宽7.5米。第二进门前有一对抱鼓石,十五檩,宽9.3米。第三进为祠堂,十五檩,宽10.5米,右侧立有记载建祠石碑一通。宗祠的二、三进之间的厢房檐壁上,彩绘有人物出游、绿树飞鸟、荷塘游鱼的图画,并浮雕有北宋诗人王令的《送春》和史学家司马光的诗作。

古牌坊

步蟾坊位于罗驿村南。据《澄迈县志》载:“步蟾坊在倘驿,明景泰间为举人李金立。”牌坊为冲天式三开间石结构,高3.7米,中间石柱宽3.5米,坊额阴刻“步蟾坊” [2]。
节孝坊位于罗驿村东约500米,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三开间屋宇顶,长5.56米,高3.4米,中柱宽2.08米,坊额阴刻“节孝”两字,乃纪念苏氏二十二岁节孝而立 。

文物古迹

驿站、驿道

驿站、驿道位于罗驿村东,驿站坐北向南,二进三开间、左右厢房各一间,进深11米,宽9.3米,厢房长2.8米,宽3米;为木石式抬梁构架,硬山顶,山墙保存完好。驿道从驿站出发,绕山腰而行,位于罗驿村东南10米处,南北向,宽1.95米,火山石铺面,路面不平整,现存长约50米。直通驿站的石桥已折除,现仅保存长约50米的石道,路基不变,路面完好。

李文英公石墓

李文英公石墓位于罗驿村西约1000米,坐西南向东北,墓体呈长方形,五层,长2.33米,宽1.45米,高1.15米。台阶分三级,步长3米。原石台阶部分被填埋,现存围墙和台阶为现代所建,范围也随之扩大 。

马蹄井

马蹄井位于罗驿村东500米。据《澄迈县志·疆域山川》载,马路蹄泉在“城南十五里那驿都,旧传有妇人骑马至此,地塌泉出,今马犹存”。马蹄井水井呈方形,长0.9为,宽0.95米,由青砖砌成,进底有个形似马蹄状石。现井水清澈,常年不干,水距井面仅1.1米。由于水土流失,村民在原有基础上加盖高约1.1米的石头,现已无人饮食,仅用于农业生产。传说冼夫人二次渡琼平乱,一次行军作战途经倘驿村,午时,屯兵造饭,没有水源,冼夫人座骑白马一声长鸣,腾空而起,足下石头震动,一股泉水喷涌而出,士兵取水做饭。后来,此泉被倘驿乡民挖成水井,曰“马蹄井”。


传统技艺

罗驿村民居建筑不乏装饰,木材均为杉木、菠萝蜜格板等,雕刻与装饰多呈现于堂屋横梁两侧、堂屋放置祖先灵位的木隔板两侧。雕刻手法主要采用阴刻、剔地阳刻、浮雕和圆雕(透刻)表现一种图案,多刻于大门、厅堂明间的廊檩下,堂屋放置祖先灵位的木隔板两侧,图案为山水、云气、动物等,木雕、彩画、灰塑等工艺纯熟、内涵深刻,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罗驿村有着丰富的火山岩石材料,坚实耐用,石制用具上的精美石雕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使用功能之外增加了审美用途,是民间工艺的代表。

方言

罗驿村民讲海南话,海南话,又称琼语,是汉语方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与雷州话、潮汕话同属姐妹系语言。由于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南话受外界语言干扰较少,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调亦得以保存至今,可谓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美味美食

罗驿村出产的白莲鹅肉质紧绷,香浓可口;以放牧采食青草为主,辅以谷物、番薯等传统的农家饲料,经过长期的自然驯化,形成具有独特地方特征的家禽。

在海南食用白莲鹅多以白切为主,如佐以杂锦酱、辣椒酱、蒜粒、生抽等蘸料,再挤些海南独特的青橘汁。其他烹饪方法,如以白莲鹅为主料,制作出香芋白莲鹅、福山咖啡白莲鹅、蜜汁白莲鹅、多彩白莲鹅、孔雀开屏白莲鹅等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