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打造旅游警务“金名片”,擦亮海南旅游“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25-07-11 16:05:53 作者: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儋州海花岛文化旅游区……来到海南的中外游客,都会在许多景区入口看到一个醒目的建筑——旅游警务室。这不仅是海南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是海南公安为守护游客安全、提升旅游体验而精心打造的“金名片”。

  警与景相融,在海南各大景区,游客们都能看到身着“旅游警察”字样制服的民警在巡逻,他们用热心的服务和专业的素养,让游客“放心游”。

  助力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公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旅游警务“金名片”,持续擦亮海南旅游“金字招牌”。

  游客无小事 创“5A级服务”

  “陈先生,您好,您遗失的手机我们帮您找到了,请到南山警务室来领取。”6月16日上午11时,来三亚旅游的游客陈某接到警方电话。

  当天上午,陈某和家人在南山文化旅游区游玩,不知道何时把手机弄掉了,立即赶到南山警务室报警。

  “我们立即联动景区保安,把陈先生经过地段的监控调出来仔细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他手机是在哪里丢的。”警务室负责人林学山说,随后通过进一步细致排查,终于发现当天上午9时陈先生把手机遗失在景区的一个卫生间里,而那里恰好是监控盲区,被一位游客捡到。

  南山文化旅游区日均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为维护景区放心游秩序,2019年,三亚市公安局设立南山警务室,调派13名警力值守。

  “警务室民辅警每天在景区不定时巡逻,2023年以来,累计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5000余人次,寻回走失老人、小孩280多人,帮游客找回遗失物品500多件。”南山文化旅游区安保总监宋新涛说,南山是5A级景区,警务室为景区提供的保驾护航服务也堪称“5A级”。

  打造旅游警务“金名片”,海南公安于2021年启动旅游警务室规范化建设。警务室一般设置在景区门口或游客聚集地,悬挂中英文标牌,配备涉外旅游警务语言翻译机,融入景区景色的同时,也为游客营造温暖的氛围,让游客“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充分运用全省“警保联控”工作机制,旅游警务室建立“1+2+N”的人力保障机制,即辖区派出所为旅游警务室配备至少1名专职民警和2名辅警,协调景区配备不少于3名保安。同时,建立“1+3”的景区治安勤务联动机制。在旅游旺季和传统节假日客流高峰时段,建立由辖区派出所参与、属地公安机关旅游警察、巡(特)警、交警等多警种联动的旅游安全管理综合体,强化景区及周边的治安管理、巡逻管控和交通疏导,全力维护景区周边治安秩序。

  目前,海南在南山文化旅游区、蜈支洲岛旅游区、分界洲岛旅游区、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五指山红峡谷文化旅游区、文昌铜鼓岭景区、定安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成功创建31个规范化旅游警务室。

  旅游警务室始终将每一起求助都当作紧急的警情处置,坚持“游客无小事”的理念,创建“5A级服务”护航、建设平安景区,践行“警察在身边、安全在身边、服务在身边、满意在身边”工作承诺,无论游客任何物品遗失,民辅警都会竭尽全力帮助游客找遗失物品,对于游客停留时间短的问题,民辅警还会根据游客需求通过邮寄方式将找回的失物归还,把游客“烦心事”变成“暖心事”,用心用情用力为市民游客打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文旅环境。

  全域旅游警务 护航高质量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店里上座率爆满,全天都是过来喝椰子水的客人。大家在交警的指挥下有序停好车,才下来拍照喝水。”在文昌市木兰湾旅游公路段经营小卖部的老板娘笑着对记者说,“这些游客大多都是来自驾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

  一路绿水青山,一路椰风海韵,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和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相继通车,全岛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为服务保障旅客的“移轮换景”之旅,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倾力打造集警务、暖心警务和主动警务于一体的“全域旅游警务”,为八方游客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海南发展全域旅游,海南公安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创新改革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全域旅游警务,在外部与行政部门强化合作,探索建立联动执法检查、信息共享、案件会商、舆情应对、假日指挥调度等长效机制,在内部深度整合刑侦、经侦、交警、海岸警察等多部门多警种,探索建立景区治安勤务联动机制、涉旅举报投诉舆情快速应对处置机制、涉旅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等系列工作机制,有力促进涉旅举报投诉舆情应对处置,有效打击整治突出涉旅违法犯罪,全面提升中外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海南接待游客388.76万人次,同比增长17%。其中,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1.1%、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2.6%、博物馆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6.4%……

  游客大幅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海南公安的守护。

  海口“五一”假期演艺活动精彩纷呈,海口警方多警种协同护航。5月3日至4日,时代少年团“加冠礼”演唱会在五源河体育场举行,全国7万名歌迷赴约。各警种协同配合、紧密衔接,做好巡逻防控、交通疏导、案件查办、矛盾纠纷调处、现场秩序维护、接受群众问询和求助等各项工作,热心服务现场群众。现场设置的“少年逐光海南行,旅游警察护全程”打卡点吸引粉丝参与。

  “五一”假期,东方公安开启“前置型、服务型、亲民型”旅游警务模式,深度融合警务机制,以“全链条防控、全流程服务”为目标,通过隐患排查前移、巡防宣防联动、便民服务增效等举措,推动多方力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全方位筑牢景区安全防线,为护航地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平安动能。

  深耕旅游警务 海南走在前列

  旅游是海南支柱产业,而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海南公安一直探索旅游警务新模式,不断提高旅游安全服务水平。

  2015年,海南公安把发展旅游警务纳入改革创新工作。当年10月,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挂牌成立,严打旅游市场违法犯罪,贴心服务来海南的中外游客。2016年2月,全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海南召开,三亚设立旅游警察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市场秩序关乎旅游业的生命力,对增强旅游消费信心、维护旅游目的地形象至关重要。”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支队长吴健说,自2015年三亚公安机关组建全国首支旅游警察支队以来,聚焦聚力主动警务、警务,统筹推进旅游治安打、防、管、治,持续净化旅游市场治安环境,三亚的旅游诉讼案件呈断崖式下降,取得良好效果。

  2017年6月,海南省公安厅旅游与环境资源警察总队挂牌成立。此后,海南18个市县陆续成立旅游警察专门队伍。

  “海南各级公安机关持续重拳整治、净化市场秩序,全面部署开展旅游警察巡逻防控工作,严厉打击涉旅领域突出违法犯罪,延伸旅游警察护航服务触角,防范化解涉旅领域治安风险隐患。”海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主要负责人介绍,海南先后出台《海南省公安机关旅游警察执法指南(试行)》《海南省旅游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试行)》等系列制度,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树立规范诚信的旅游形象,提供优质便利的旅游服务,着力打造旅游警务“金名片”。

  近年来,海南各级公安机关主动对接旅文、市场监管、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乱象综合整治,组织警力开展明查暗访,集中摸排梳理线索,对排查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逐条梳理盯办,严查严打,综合治理,针对海鲜市场欺客宰客、缺斤少两、不合理低价游、旅租别墅不明码标价、水上旅游项目违规经营等突出问题,与各涉旅职能部门无缝对接、信息共享、互相配合、通力协作,狠抓旅游市场和服务质量提升。

  2018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强力组织侦破一批重点涉旅案件,斩断旅游消费领域各类违法犯罪利益链条,从源头上整治净化旅游消费市场。

  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国际旅游执法合作

  去年9月,海南公安成功筹办主题为“安全与旅游同行,合作与发展共进”的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4年大会旅游安全分论坛,开创旅游安全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邀请了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执法部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国际知名学者、境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负责人、境外旅行商负责人、中外媒体记者等约100人参会。首届分论坛系统阐述了全球旅游安全治理的理念和主张,倡导共建共享的全球旅游安全治理观,促进国际旅游执法合作,并发布了《全球旅游安全三亚倡议》。今年9月,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旅游安全分论坛将继续在三亚举办,深入推动全球旅游安全协同治理走上新高度。

  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承办分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旅游警务规范化示范点建设和旅游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在旅游安保“打防管控服”五大系统工程上守正创新,坚持以打促治,加强部门联动,推动行业重塑,持续擦亮海南旅游“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