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探索航天科普深度结合的旅游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2-22 15:23:00 作者:
“一纵登临目,苍茫太宇空。”四百多年前,海南名士王弘诲登上了文昌铜鼓岭,感叹起这样的意境。

如今,这片曾经空旷的天地不再寂寞。2016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投用,成为我国年轻的航天发射场,也是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乘着火箭发射的东风,文昌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航天主题旅游、促进“航天+”与“旅游+”深度融合。天上的热闹交织着地上的繁华,这座2100多岁的滨海小城正借力航天换羽重生。


游客在文昌观看火箭发射。

追火箭的人

“那一瞬间真的热泪盈眶”

“5、4、3、2、1,点火!”

椰林深处,一道火光划破黑暗——1月17日22时27分,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准时点火升空,直上龙楼揽月。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024年的第1次远征。

随着火箭一同冲上云霄的,还有成千上万航天爱好者的目光。他们或在沙滩、或聚礁石、或在民房屋顶,此刻都仰望着夜空,遥看火箭汇入苍穹。

过去,航天是寂寞的,发射场建于大漠、深山,往往人迹罕至。追逐火箭发射是艰难的,需要克服天寒地冻、物资匮乏,犹如一场苦行。

航天发射场的选址,受到多个要素综合影响。要求纬度低或海拔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赋予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就越大,也就越能节省推进剂;要确保有适宜的能见度和风速较小的环境;要地势平坦、开阔,方便建设发射设施;要能够保证落区安全性;还要交利,方便运送物资......

文昌占尽了天时和地利。地处北纬19°的海南岛东北角,晴天多、三面临海。文昌航天发射场远比我国其它航天发射场要更接近赤道,同等条件下火箭的运载能力能提高10%到15%。清澜港海运便利,火箭落区在公海上。不像传统的内陆航天发射场需要疏散人口,意味着不必要远离城市,文昌航天发射场就建在文昌市龙楼镇郊。

到文昌追逐火箭,也因此就像旅游般便捷。游客坐飞机飞抵海口后,转乘高铁抵达文昌,再驱车20多公里前往龙楼镇,路程总共不足一小时。四季皆春、椰影摇曳,阳光和沙滩天然便呼唤着五湖四海的游人。文昌成了航天发射场中的“另类”,吸引着一大批“追火箭的人”。

17日晚,等待着火箭发射,文昌铜鼓岭观景台上已是摩肩擦踵。人们举着望远镜、扛着摄影机,当倒计时响起时,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火箭升空几秒后,点火发射的轰鸣声才延迟传来,欢呼声与尖叫声一时响起。“我们全家人专程从江苏自驾过来观礼,火箭升空的那一瞬间真的热泪盈眶。”游客陈先生说。

“现在‘文昌追火箭线路’已经成了游客热门的选择,报名参加火箭旅游线路的人覆盖全年龄段。我们已经组织出行11次了,参与游客超过300人。”青年旅行组织“行走20岁”负责人张作兴说。

从小渔村到航天城

“我们都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满房了,下次记得提前预约。”文昌市龙楼镇海边村,民宿老板祝影向游客一遍遍地耐心解释着。

“满员了,景区承载力有限。”文昌市铜鼓岭景区,工作人员挂出了停止售票的牌子。

每逢火箭发射前夕,这样的景象在文昌已是常态。过去两年,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共发射了十次火箭,常住人口不足3万的龙楼镇,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航天”成了文昌热的标志。

俯瞰龙楼,有三条主干道如同大动脉:一条通往文昌市区,一条连接海文高速,一条直达清澜港。几年之前,后两条路还不存在,龙楼人一愁交通、二愁发展。视线拉得更大更远一些——1995年通车的环岛高速公路东线,从海口出发后直奔琼海,绕过了毗邻的文昌。文昌经济发展因此一度滞后十多年。

今天,海口—文昌—琼海高速公路建成;清澜码头扩建为国家一级开放口岸,可供远望21、22号火箭运输船停靠;南部的清澜大桥连接文昌市与航天城,北部的海文大桥连接文昌市与海口市。文昌国际航天城作为海南自贸港13个重点园区之一,加快推进航天城发射区、高新区、旅游区“三区”联动发展,加快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同构。航天给文昌带来了“泼天的富贵”。

龙楼镇政府也抓住机遇,投入180多亿元完善“五网”建设,探索“航天+”旅游发展模式。

2016年以来,龙楼镇宾馆数量从5家增长到50来家,饭店数量从230家增长到900多家。地区生产总值10年间从5.89亿元增长到40多亿元。“每次发射都会有很多游客。光是摆摊卖椰子一天就能卖上100多个,我们都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文昌市龙楼镇红海村村民王艳云说。

航天之外,文昌也在积极挖掘当地旅游文化资源,利用航天热带动全域旅游热。论自然风光,这里有海南半数的椰子树、长的海岸线;论人文历史,这里有宋氏祖居、南洋古街。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段计划建设七个主题驿站,“龙楼揽月”只是其中一站。

如今,文昌已经推出多个“一日游”“深度游”项目,建设航天科普中心、椰子王国观光工厂、铜鼓岭旅游区等景点景区,设计航天亲子游、文化游、研学游等不同旅游产品。火箭发射期间,文昌还通过举办航天嘉年华等形式,推动航天科技与文旅新消费可持续发展深入融合。

从一个偏远的小渔城,文昌正一跃蜕变成国内知名的航天城。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探索与航天科普深度结合的旅游新模式”

上午10点半,游客张女士带着小女儿自驾来到了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场门口。听说这里新开发了“航天建设游”,便现场报名游览参观。

中巴车一路开到已经建设好的一号发射工位下,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二号发射工位。“海南商发作为中国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计划在今年实现常态化发射。目前一号、二号发射工位的规划能力是每年16发。”讲解员娓娓道来。

实地参观完发射工位后,大家前往航天探索基地,这里展出有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的1:1模型,还可以进行航天VR体验。未来实现常态化发射后,发射场还将设有参观平台,包括普通观礼区、专业摄影区,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全过程。

“以前文昌发展航天旅游,更多地是提供观测点位和民宿、农家乐等配套,游客往往是‘追火箭’而来,打完卡便走。未来发射中心将在新的商业航天模式下实现高密度发射,可能每月、每周都有火箭发射。我们正在探索与航天科普深度结合的旅游新模式。”海南商发品宣中心主任范南虹说。

旅游具有潮汐性,文昌市的旅游旺季更是与火箭发射任务期高度重合。“航天旅游作为高科技旅游,需要发挥可替代性、可复制性低的优势,弥补潮汐性强的劣势。”文昌市副市长魏波表示,未来文昌将从发展航天旅游到发展“航天+”旅游,让游客从“只能看热闹”到“也能看门道”。

在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工程师姚彤正带着一群来自北京的中学生认识航天瓜果蔬菜。2013年以来,中心已从128个航天引种实验中筛选出37个适合海南气候、土壤的瓜果蔬菜和花卉品种培育种植,如今中心对外开放旅游参观。在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数字展馆集群日前投入试运营,这是全国以航天超算为建设核心的线上线下“数字展馆集群”及“航天+超算+文化”的文旅新玩法。2023年,超算中心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文昌航天旅游不仅仅是观光游,还有着满满的科技含量。”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世阳说,“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助力打造文昌航天旅游IP。”

据文昌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文昌市将聚焦航天旅游,以文昌航天发射场为核心,整合龙楼镇周边资源,构建航天主题旅游线路。通过“航天+”的产旅融合设计,形成集观光、旅游、科普、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文昌旅游新名片,进一步擦亮文昌航天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名片,加速打造航天经济消费高地,引领文昌文旅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