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来海南“森呼吸”!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发布时间:2021-04-09 22:51:00 作者:
在北纬18度-20度之间,我国集中、保存完好、连片面积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海南岛上。这是我国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拥有众多海南特有的动植物种类,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403平方公里,跨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万宁9市县,包括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等个自然保护区和黎母山等4个森林公园,南高岭等6个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5.56%。雨林中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577种,各类保护植物432种,海南岛特有植物428种,脊椎动物627种,海南特有动物33种。

近日,来到吊罗山,感受这座热带雨林资源博物馆的神奇和美丽。

热带雨林风光美

在向导梁宜文的眼中,吊罗山是鲜活的,雨林中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奥妙之处。步入雨林栈道,刚走没几步路,他随意揪下一片叶片,轻轻搓揉后递给随行的采访团成员。“你闻,这是不是有一种香味?这叫厚壳桂,一种樟科植物。”

拾级而上,梁宜文在一棵海南大头茶下停了下来,“这棵树中间已经空了,他是死的还是活的?”记者注意到,这棵海南大头茶的树干长满了疙瘩,整个躯干几乎中空,但沿着树身向上看,发现树竟然生长着绿色的枝叶!“没错儿,这树还活得好好的!因为它运输养分的管道还能正常工作,所以依然枝叶繁茂。”

梁宜文是吊罗山林业局科研生产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跟热带雨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植物土专家”。

踩着栈道,一路倾听风吹林动、鸟叫虫鸣、流水潺潺;眼中可见湖光山色、飞瀑溪潭、奇花异草、巨树古木……疏松的阳光透过树叶倾泻下来,“独木成林”“老茎开花”“空中花园”等植物景观,令人惊赞大自然的神奇。

沿途不少植物身上都挂着铭牌,标注有该种植物的名称、科属名、产地、用途和二维码,游客只需拿手机扫一扫植物铭牌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该种植物的更多详细资料。在吊罗山林区,这样的植物铭牌一共有3000多个。

“吊罗山拥有大量雨林珍稀物种,应该承担起科普教育的功能。”梁宜文介绍,为吊罗山的雨林植物佩戴上“身份证”,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雨林植物。

这是一片智慧雨林

在吊罗山,护林员们每人都要管护约4000亩的雨林,每天都要“打卡”追踪,从山脚下出发到山上巡逻10公里。护林员陈学波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奥维互动地图”,这是一款可以查询、定位的地图软件,防止护林员在密林中走失。

据了解,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初,就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2020年8月,海南省林业局将信息中心更名为“海南智慧雨林中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宣教科普中心)”,负责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信息化建设。

其中,吊罗山分局通过租用和自建铁塔基站,架设了试点无线专网,通过在覆盖范围内布设野保相机的方式,获取海南长臂猿、小瓜水獭等动物活动资料。

针对雨林不同应用场景,主要路口采用有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技术的智能卡口;林间小路采用视频监控、振动光纤和振动传感报警技术,在关键部位部署视频监控摄像机,联动振动报警信号及时转向、对焦,实时录像;雨林缓坡边界采用振动光纤报警技术,地埋振动光纤联动远端长焦摄像头。通过AI训练识别区分环境干扰、人和动物信号,进而过滤误报。

如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已初步构建起“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卫星样地+随机样地+公里网格样地”四位一体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系统,启动以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为试点的国家公园智慧雨林项目。一旦有外来者闯入,电子围栏就会立即成像和报警,指示护林员等时间到达,进行巡护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