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澄迈段缓慢静美 原生态风光令人赞叹

发布时间:2021-11-07 15:08:00 作者:
    一路曲折北上,南渡江在澄迈县穿过拥有原始气息的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流淌过上千年的金安古渡口,见证过澄迈“姊妹桥”的诞生,协助过龙江乌什村及高山朗村的红色先烈,也伴随着黄竹村长寿老人的人生道路,还一起决战在美亭、解放海南岛,记录着金江水位站从繁华到隐匿,后在落日的余晖中,与美榔双塔姐妹共进退……

    澄迈,何以为千年古县?澄迈,在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时,因西有“澄江”,东有“迈山”,故而取澄江、迈山之首字,名澄迈县,县名已沿用1390多年。

    金江镇位于澄迈县中部,是现今澄迈县城所在地。在清朝原澄迈县县城,也就是现在的老城地区,曾发生地震,且瘟疫流行,遂于清光绪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92年,将县城迁至今南渡江边的金江镇。金江镇是澄迈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也是澄迈南渡江边早的圩镇。

    南渡江流经澄迈县内的8个乡镇,全长123公里。它在进入澄迈金江段后地势开阔,河床坡度平缓,两岸土地平坦肥沃,南渡江水在这里哺育了10多万人。

    原生态风光美如画卷

    南渡江曾经是海南岛的黄金水道,尤其是澄迈的南渡江金江段,就是依靠着南渡江水运发展起来的。

    南渡江澄迈段既有悠久的航运历史,又是南渡江流域为缓慢静美的流段,沿岸既有像景色优美的加笼坪景区,也有如瑞溪镇、加乐镇、金江镇等风土人情淳朴的乡镇。近年来,澄迈县整合南渡江两岸旅游资源,打造海南桂林生态山水旅游度假区。从澄迈金江镇码头出发,沿江而上,大江、青山,堤坝、森林,激流、沙洲,交替出现,每一段江面都是一节生态旋律,沉醉其中,让人禁不住感叹沿岸原生态风光带来的震撼人心的美。

    在金江镇区,南渡江横跨而过,百姓依江而居,繁衍发展。1990年,一座全长454.93米,桥面总宽15米,连接屯昌至大拉的重要桥梁之一的金江大桥建成,解决了两岸居民“平日靠木船”渡江的窘境。而在金江大桥的另一侧,还有一座同样磅礴的大桥屹立在江面上,它就是澄迈大桥。

    “我们这里称呼澄迈大桥为‘新桥’,金江大桥则叫‘老桥’。”家住金江大桥附近的刘先生说,当年有一次南渡江出现洪峰,江水漫过了大桥桥面,两岸低洼地区都被淹了,江水不断地冲击着大桥,但大桥岿然不动。“在出现了那次洪峰后,政府重新修缮了金江大桥,又修建了澄迈大桥。”刘先生说。

    两座“姊妹桥”的诞生,贯通了金江镇南北两岸居民的生活轨迹,也打通了金江镇迅猛发展的金光大道。

    守在南渡江上的“卫士”

    在金江镇的南渡江边上有一处简陋而具有年代感的平房,虽然外观很不起眼,却是水务系统的一个“千里眼”。沿着土路走进去,眼就看平房的铁门上挂着牌匾——金江水位站。进入平房内,仅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桌子和一把凳子,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工作人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位于金江镇向阳路51号的金江水位站,1975年1月份设立,为南渡江中游水情站。该站主要采取定位观测、巡测及水文调查的方法,为防汛抗旱减灾提供水文数据,准确及时地做好水文情报和预报。这里只有3名工作人员,还要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监测南渡江的水情。

    2012年,庄肃从松涛水库来到金江水位站,一晃快10年了,现在是金江水位站的站长。他主要负责测量南渡江的水位、降水量,还有水质监测,所以每天早上8点他都要到江边观察水面,检测降水量。来到这里后,他的工作和生活几乎都在金江水位站,碰到暴雨、台风等,更是常常不能回家。

    在南渡江边的护河堤上,记者见到了几根用来测量南渡江水位高度的水尺。“我们水位站共设置了5根水尺,3根水尺放在水中,2根水尺在岸上。每根水尺高度不同,通过查看水尺的高度,就能知道水位。我们还通过浮子式遥测水位计观测水位,每天定时校测一次水位,遇到水位涨落急剧或大风雨袭击时增加校测次数。如果遇到仪器运转不正常时,就要改用人工观测。”庄肃介绍。

    金江水位站的警戒线水位是28.50米。庄肃说,在他这些年的测量中,该河段水位低达到23.53米,达到30米以上。近3年来,南渡江水位都比较稳定。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附近低洼的村庄可能会遭遇被淹的危险,他们要立即上报水情,让各部门提前做好疏散群众等工作。

    金江水位站如同一名“卫士”,驻守在南渡江边,实时观测南渡江的“一举一动”,为防汛抗旱减灾提供水文数据,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

    一条碧玉腰带镶嵌在大地上

    从澄迈金江乘船一路溯南渡江西上,碧水蓝天,举目四望,无不绿意盎然。在无边的绿色衬托下,南渡江仿佛一条碧玉腰带镶嵌在大地上。江岸上,是连绵不断的莽莽青山。这片青山,属于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度假区。

    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度假区距金江镇48公里。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从金江镇闹市区驱车进入山林小路,在曲折的山路间颠簸约一个小时后,一块“加笼坪热带季雨林度假区”的标识牌映入眼帘,穿过一个上书“美合老区山庄”的石门,迎面就是郁郁葱葱的山林,这里有远离喧嚣的寂静,能尽情享受大自然。

    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度假区,总面积32800亩,西靠儋州、临高,南与屯昌、琼中毗邻。该区为原始热带雨林区,拥有160多种树木,其中,还有胭脂、坡垒、青梅、厚皮槁、榴果等珍稀树种。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品种达百余种,其中不乏水鹿、猴子、藤狸、穿山甲、蟒蛇、原鸡、山鹅鸽、金钱龟等珍稀野生动物。区内林海莽莽,还有山间瀑布,林间小溪,奇峰怪石,山顶天塘,加之鸟鸣兽跃,落英缤纷,构成一幅完美的生态图。

    这里还是当年琼崖纵队革命根据地——美合的原址。不仅有优越的生态旅游价值和革命史教育意义,还是休闲度假的去处。目前,它已按国家森林公园5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规范和建设。

    他们为大山渲染生命之绿

    提到加笼坪,就不得不说加笼坪的孕育人——陈仕贤。他是澄迈县仁兴镇人,早年担任国营昆仑农场的副科长,却在49岁时,毅然背起行李走进这片大森林,守护这令人心醉的绿,为后人留下了这片价值万金的原始热带雨林,为大江守护生命之源。

    陈仕贤的儿子陈先生说,他的父亲看到加笼坪早年一直被不法分子破坏,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铁了心要进山育林,还加笼坪一片莽莽林海。

    “1984年夏天,父亲与政府签订了50年的合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对加笼坪118座荒山的育林守护。封山育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父亲与他人一同分享,但主要的投资都在育林上。”陈先生说。

    当年,118座山头地处几个市县的交界处,人迹罕至,不通路、不通电,甚至不通电话。但只要育林有成效,就有不法分子来偷猎和砍树。于是陈仕贤组织了50名护林员巡回护林,饿了就吃山上的野菜,渴了就喝山上的甘泉,以“靠山吃山”的办法,护林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118座山头。

    陈仕贤过世后,陈先生毅然接过父亲的担子,继续带领护林队,守护这座原始森林。他说:“这片父亲用毕生心血换来的莽莽林海,我再辛苦也要坚持下去。用父亲的话说,只有把山林守护好了,山林深处的南渡江才能更加绚丽,山林背后的群众,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在每一位护林队员身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与不法分子“战斗”过的痕迹,部分队员继承了父辈的工作,继续护林。他们的守护让118座山头重生为茂密森林,恢复了原始生态景象。

    1996年,加笼坪被确定为海南省“生态保护区”。有关专家估计,加笼坪林区综合价值已达5亿元以上。比经济效益更大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区有60%的森林分布在南渡江中上游的两岸,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南渡江水质起着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