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民俗文化旅游:神秘黎乡,文化瑰丽,诗意绽放

发布时间:2023-12-29 16:27:24 作者:

昌江民俗文化旅游。

这里是至来,西汉时的叫法,现称昌江——一个深山藏沉香的地方。来到昌江的人,不只是在寻觅古树沉香,还有人在寻觅玉石、黄花梨,甚至黑冠长臂猿,以及诗意绽放的黎花里——一个歌里酒里眼里不一样的原始神秘黎乡。

昌江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黎族文化、峻灵王文化、史前文化、湿地文化、雨林文化、海洋文化、木棉文化等颇具特色。

昌江深度挖掘黎族文化、东坡文化、峻灵王文化等优势资源,通过大力挖掘发展史前文化、深度开发黎族苗族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现山海黎乡人文资源的独特魅力。

昌江历史悠久,古称至来,后称昌化,为汉武帝开拓之疆域,自古以来就是海南岛西部的经济文化重镇。昌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历史特色性,其独特的民俗民风,神奇的人文资源远源流长,小小的传统民居村落是地区乡村生活、文化活动的载体。处处自然与文物遗址,是国家及的文化遗产,有着丰厚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

昌江,素有“芒果之乡” 的美称。她闪耀在海南西部一颗璀璨明珠,诱人的霸王岭,多情的棋子湾,浓郁的黎苗风情,其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文淀相当深厚,是一块美丽神奇的乐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先民们披荆斩棘,辛勤开垦,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昌江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以昌江昌化镇昌城村、王下乡洪水村、七叉镇的自然村庄、十里画廊、皇帝洞、钱铁洞、信冲洞、革命洞(母娘洞)为例,以及这些村内现有的省、县级重点保护文物“昌化古城墙”、“双溪馆”、“治平寺”、“峻灵王庙”、“赵鼎衣冠墓”和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茅草屋”等。既保留古代黎族住宅的营造技艺,又融合了汉族传统的建筑艺术,是迄今海南保存为完整的金字形茅草屋部落,堪称黎族文化的活化石。

昌江古洞穴充满魅力,神奇的“霸王岭”,自然生态的“梯田木棉”大景观,原始古老的黎族“三月三”发源地,“燕窝岭”、钱铁洞、皇帝洞、十里画廊、“革命洞(母娘洞)”、“信冲洞”等人类文化遗址,沿着昌化江的北岸在昌江大地上,如龙腾之势朝向大海,规模之大,气势宏恢,穿越远古和未来的时空。

特别是皇帝洞里的自然钟乳景观雄,形象逼真,巧夺天工。钱铁洞挖掘出来的近两百件旧石器工具,证明了这才是海南的古老的人类村落,它将人类到海南的生存历史从三亚落笔洞的1万年记录推到了2万年。七叉混雅岭信冲洞古生物的挖掘,证明了海南岛在40—60万年前,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这一重大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考古意义。混雅岭信冲洞古生物遗址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目前昌江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七叉镇的自然村庄散落在七叉盆地内,是海南岛西部黎族原生态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乡镇,聚集了哈、杞、赛、美孚等黎族支系及其苗族同胞。

峻灵王文化是基于对峻灵王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民俗文化。祭祀峻灵王已成为昌化地区的一种民俗。峻灵王庙,民间称峻灵明王庙,是昌江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由昌江、临高、东方等地群众捐资重建。如今的峻灵王庙,将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在弘扬和传承我县民族文化的同时,大大促进了我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峻灵王庙已成为了集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峻灵王是谁?昌江境内昌化古城东北两公里处有一座大山,名叫昌化大岭,高400多米,北部对着棋子湾,南部对着昌化江。岭腰300多米处,傲然挺立着一块似人的巨石。石高10米,顶端盖有一块落石,外形酷似戴帽,被称为“山神”“神山爷爷”“昌化岭大公”等等,这是海南西部沿海一带,甚至流传于广东、福建一带的神话中的传奇人物。

据海南地方史料记载,公元917年,五代十国之南汉在今广州建国,南汉时期即敕封昌化岭神石为镇海广德王,宋代元封年间朝廷诏封其为峻灵王,清代光绪十二年又加封其为昭德王。大文豪苏东坡以一篇《峻灵王庙碑记》使这块神石美名远播,并载入史册。苏东坡在碑记里记录了峻灵王“石峰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俚人谓之山胳膊。”

昌江好多村庄都有峻灵王庙,或称明王庙、神山庙等等,名称不同,供的是同一人,峻灵王文化对周边地区影响很大,东方、澄迈、临高、儋州、海口等地都有不少供奉的庙。

昌江特有的非遗产品黎族牛皮凳、黎锦、黎陶、黎族竹藤编等,黎锦工艺独特精湛、风格古朴典雅、文化内涵丰富,是目前纺织手工艺中难度大、文化品位的艺术品之一。

拥有“身份”的黎锦,无疑是海南非遗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早在3000年前,黎族就开始使用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2009年10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昌江还在重点推进“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这一“非遗”保护项目,传承和发扬制陶技艺。昌江专门投资兴建了保突村制陶传习所,为当地村民发展传统制陶业提供良好的场所和平台,在传习传统制陶工艺、探索制陶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创收。

在传承黎族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如今保突村制作的陶器不仅融入了黎族纹饰以及现代元素,还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除制作部分生活、生产器具外,其制作的艺术化摆件也成为了昌江的旅游商品之一。

位于琼岛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物产丰富,被誉为“海南的聚宝盆”,原始热带雨林中生长的花梨、沉香,山涧河溪中蕴藏的奇石,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宝。因极其珍稀,产自昌江的花梨、沉香、昌江玉被当地人称为“昌江三宝”。

黄花梨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木”之一,尤以海南黄花梨为。在昌江王下地区,由于水土等原因,黄花梨生长速度极慢,心材沉淀时间长,木质十分坚硬,密度极高,被称为“铁花梨”,是黄花梨中为稀有且品质好的。

沉香,也是久负盛名的海南珍宝。海南沉香,古时称为“崖香”,又称“琼脂”,自古以来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众香翘楚,为“国香”之一。产自海南的沉香,具有“气味清甜、馥郁持久、香尾无焦”等特点。据资料记载,海南沉香以西部昌江、东方、乐东等地所出为上等。

和花梨、沉香等昌江“老牌”珍宝相比,昌江玉是后起之秀。据介绍,昌江玉是地方的命名,属于黄蜡石类。按传统分类法,硬度在5度称“玉”,5度以下称“石”。昌江玉摩氏硬度在6.5度-7度之间,比和田玉高,与翡翠相当。

昌江玉石质非常好,有的色黄如鸡油,有的莹白如冰雪,有的绚丽如虹霓,形状也奇特多样,且具备“湿、润、密、透、凝、腻”六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全国的小玉种里面也属于上品。

随着“藏石热”的日渐升温,昌江黎族自治县依托丰富的玉石资源,通过注册昌江玉品牌、建立起玉石文化馆、邀玉雕大师驻点培养人才、制定详细的昌江玉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举措,不仅稳步推进玉石产业发展,也让玉石文化落地生根。

昌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它的地名中有霸王岭(山霸王在山上驻足的地方)、王下(王莅临此地也要下马的地方)、王炸(王极为震怒的地方)、皇帝洞(黎王幽居处)石碌(铁矿石遍布山岗的地方)、叉河(河床里出水几千年重阳木的地方)、海尾(大海在时间和空间上稍微留下记忆的地方)、昌化(教化日昌,大而化之的地方)、大风(大风起于江面,渡口在望的地方)、龙塘(龙屈居处)、长山(幼山连绵之所)、大安(御前大将军归隐地)、军营(旧时部队拔寨扎营处)、旧县(曾经风烟弥漫的老县治)、十月田(收获季节,稻浪金黄的地方)、乌烈(金乌炽热普照的地方)、棋子湾(仙人博弈的地方)。

近年来,昌江深挖地域文化特色,力促文旅融合,通过整合木棉、芒果、海湾、雨林等特色旅游资源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特色,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推出了“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四大主题旅游活动,初步形成全域全季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