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非遗文化旅游:体验黎苗文化,感受非遗精彩

发布时间:2024-01-26 14:51:20 作者:

非遗文化旅游。

琼中历史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健全,非遗保护措施有力有效,非遗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黎族和苗族是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世居民族,他们栖居于海南岛中部美如诗画的山间,创造并传承独有的文化。琼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非常深厚,品种多样。目前为止,琼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8项,其中非遗项目有2项,省级非遗项目有9项,县级非遗项目有7项。目前琼中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8人,其中,省级传承人8人,县级传承人80人。

近年来,琼中紧紧围绕“一县三城五地”总体发展定位和布局,以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琼中县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森林康养、黎苗文化、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等旅游元素,积极探索“森林康养+旅游”新模式,构建生态养生+康养+旅游产业体系,精心策划一批旅游线路,邀请广大市民游客走进琼中旅游观光,感受琼中自然独特的黎苗风情。同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琼中旅游形象,提升琼中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拓展旅游消费热点,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琼中黎族民歌

黎族民歌指的是海南黎族人民用传统民族曲调的歌谣,2007年入选海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苗族民歌

海南苗族民歌指的是海南苗族人民所唱的民歌。海南苗族民歌主要流传于环五指山苗族聚居地区,于2011年入选第四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指的是海南黎族人民在制作衣被用品时所使用的一种古老而精妙的纺、染、织、绣技艺。这种技艺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为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该技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跻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我县的黎族纺染织绣技艺2011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咚铃伽

“咚铃伽”指的是海南黎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模仿比武场面,一人使钱铃,一人使双刀在簸箕上对打的舞蹈,主要流传于在海南省五指山周边地区,于2005年入选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婚礼

黎族传统婚礼指的是海南黎族人民以黎族传统方式举行婚礼的人生礼俗,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是海南的先民,约在3000年前古越族的一支骆越人迁入海南岛,繁衍生息,后称为黎族,黎族长期保持着较为传统的婚礼。

黎族传统婚礼基本流程有:以歌择偶、插箭订婚、送聘礼择吉日、饮酒对歌逗娘。

苗族传统“三月三”节

海南苗族传统“三月三”节指的是海南苗族人民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的传统节日,主要流传于海南岛中南部苗族聚居区,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苗族民间中,传说先祖神农公为了给子孙寻找谷物历尽千辛万苦,尝尽百草野果,终于在某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找到了野谷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神农公的功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苗族人家家都抓鱼、杀鸡、买肉备酒。做好红、黄、黑、绿、白五色糯米饭,穿上节日盛装,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感恩饭、团圆饭,还开展跳舞、对歌等活动。因此,“三月三”成为苗族人的传统盛大节日。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三月三”确定为海南苗族的传统节日。

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

“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指的是海南苗族人民使用传统方法将布料进行蜡染加工和进行各种装饰图案绣制的技艺。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主要流传于环五指山苗族聚居地,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苗族先民于400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来琼。他们在继承祖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海南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和习惯,传承并发展了刺绣蜡染技艺。这一独特的工艺技术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祖国好的文化遗产。

海南苗族传统服饰的主调色为黑蓝色。不论男女,其穿戴的服饰均采用经过染制的黑蓝色棉布料缝制而成。苗族的刺绣和蜡染主要体现女性服饰的头巾、衣服的制作工艺上。

黎族民间故事

黎族民间故事(黎母神话),主要流传于黎族族聚居的海南岛中部地区。“黎母神话”是琼中黎族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是海南岛的先民,约在3000年前古越的一支路越人迁入海南岛繁衍生息,后称为黎族。在远古时代,人类还处在蒙昧的状态中,对自然界的一切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于是就产生了神话。黎族民间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较为丰富,相传海南岛的黎族人是黎母所生。在远古年代,海南岛思河的上游有一座高山,经常云雾缠绕,看不见它的真面目,那时,这里还没有人,有一天,雷公经过这里,它发现这一带有山有水,是繁殖人种的好地方,便把一颗蛇卵放在这座山中,海南天气炎热,经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日夜,蛇卵一声响,从卵壳里跳出一个女孩子来,这个女孩子长得活泼可爱,她住在山洞中,天鸟天天咬来树果喂养她,她长到十八岁,就自己采野果当餐,夜晚睡在树上,雷公给她起了个名字叫黎母。后来,有一个外地渡海来到这座大山里采沉香的青年,被山神擒拿,囚在铁笼里,黎母去求雷公营救,雷公又是劈雷,又是闪电,将囚着那个青年的铁笼劈开,黎母拉着那个青年登上一条小船,这时洪水漫天盖地而来,山神恶魔被冲进了大海,只有小船漂在水面上,洪水退后,黎母和那个青年安然无恙。这时,雷公一声吼:“你们俩成亲吧!”于是他们俩便结了婚,在山上一起生活,后来生了许多子孙,这就是后来的黎族百姓。子孙后代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便把这座山叫作黎母山。

黎族医药(骨伤疗法)

黎族医药(骨伤疗法)是海南黎族人民的传统接骨医术,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医药骨伤疗法的产生历史悠久,它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民间医术,黎族人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山区,对野生植物的药用性能有很丰富的知识,过去由于缺医少药,遇上跌打骨折都采用这种民间医术进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招咱村农民王永积的祖传黎药骨伤疗法流传至今已有四代,其医术神奇的特色。黎族医药(骨伤疗法)是黎族民间传统医术的缩影,是中国民间医术的瑰宝,它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宝库,对采用传统黎族医药(骨伤疗法)提高现代接骨医术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黎族[酉并]酒酿造技艺

黎族[酉并](biang,黎语)酒制作技艺是黎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016年入选第五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期黎族酿酒的传统流程是采取山兰米酿造、山兰[酉并]酒产生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在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诗中记载了他与黎族人喝酒的情景和饼酒制作过程:“小酒生黎法,乾糟瓦盎中,芳辛知有毒,滴沥取无尽。冻醴寒初泣,春醅暖更礞。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杯同。”由此可见,山兰[酉并]酒的制作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历经了千百年,依然保存着古老的制作方法,因种植山兰越来越少和环保要求,现代多采取糯米作为酿酒原料,酿造流程分两个程序:制作酒饼(即酵母)、制作[酉并]酒。

海南苗族婚俗

海南苗族婚俗2016年入选第五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红毛镇什寒的苗族村落,至今仍保存苗族独特的婚俗。

海南苗族服饰基本相同、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差无几,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同姓不通婚,血缘内禁婚,苗族婚约由父母作主,男女青年对歌自由恋爱结婚。

苗族婚俗主要经过四个过程:对歌择偶;合命订婚;吉日迎亲;长桌开宴。

除了以上入选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外,琼中还有七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是:黎母节、黎族太岁舞、海南苗族平安舞、黎族跳锣舞、海南苗族传统射弩、黎族哭丧歌、海南苗族三色饭制作技艺。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琼中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欢乐畅游琼中,感受非遗精彩。

线路一

琼中黎苗非遗风情主题线路



从出发地前往湾岭镇鸭坡村,参观盒子书房与瓦屋家,领略村民的淳朴热情。

参加2022年琼中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非遗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非遗主题晚会、非遗项目展示等精彩活动等你来。

走进天上什寒,收起压抑的倦怠与不堪,把阴霾释放在无边的天际,坐在“云端”发个呆。

第二天

参观黎苗族英雄纪念碑,缅怀先烈。

走进新伟茶园,欣赏茶场的一片绿意,感受茶叶采摘的乐趣。

前往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景区,徒步穿越热带雨林,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返程

线路二

琼中自然风光畅游主题线路



从出发点前往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景区,徒步穿越热带雨林,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参加2022年琼中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非遗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非遗主题晚会、非遗项目展示等精彩活动等你来。

逛美丽乡村,赏热带雨林,在美风光中享受度假乐趣。

第二天

玩惊险漂流,欣赏热带雨林绝美风光,尽享生态之美。

乘坡河石臼群景观融山、石、崖、河流为一体,是徒步探索的理想之地。

返程

琼中旅游点推荐

1.湾岭镇鸭坡村

鸭坡村生态优美,空气清新,俨然是个天然氧吧,村民淳朴热情,特色民俗文化、红色历史绵延至今。鸭坡村古树、小溪、农田、人家构成一幅美好的乡村景象……

鸭坡村瓦屋家位于湾岭镇鸭坡村委会,地处海榆中线115公里处,距离湾岭墟200米,白鹭湖度假酒店300米,交通十分便利。围绕富美乡村建设,结合其优美的田园自然风光、红色文化及黎苗特色文化等优势,瓦屋家以特色餐饮黎家宴、农产品集市、户外露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施“农旅”结合,依托“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推动鸭坡农业特色产业与现代旅游业融合发展。

鸭坡村的“盒子书房”,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共享书屋交融相会,成为鸭坡村一道美好的文化佳肴。盒子书房不仅有浓浓的乡村文艺气息,还不失现代化设计,以全景电动天窗白天可以自由看风景,夜间可以听取稻田蛙声数星星,写字台翻开以后书友们可以席地而坐听鸟语蝉鸣,给乡下孩子们讲讲故事,每一本书画都是能看到大美海南的写意。

2.红毛镇什寒村

什寒村坐落于琼中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高山盆地中,海拔达800多米,森林茂密,溪流缠绕,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着“天上什寒”的美誉,是海南为数不多的高海拔村庄。

即使在海南炎热的盛夏,什寒村仍始终保持着凉爽宜人的温度。村子的东、西、北三面都是天然林保护区,共计10.4万亩。保护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什寒村这个世外桃源与喧嚣俗世的天然屏障。据测定,这里的空气中,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的浓度每立方厘米空气中不低于4万个。

什寒村适宜居住、养生、旅游等,是一个难得的天然氧吧。这里一路林间小路和盘山路,这里大桥、小桥、桑田、稻田、云海日出,风景无限,心情爽朗。

3.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

海南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位于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素有“南药天堂、百花仙境、养生胜地、神奇雨林”之美誉。景区峰峦重叠,古树参天,藤萝缠绕,老茎生花,藤本攀附,森林覆盖率超过90%,平均气温22℃,温度26℃,冬暖夏凉,负氧离子含量高,雨林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是得天独厚的避寒避暑胜地。

景区内闻名遐迩的百花瀑布落差超过300米,集奇、秀、雄、美为一身,出自于高山雨林,流之于峡谷溪流,汇之于梵境天池,击散之于岬角奇石,融之于百花盛开,似净瓶祥雨,撒人间温情。景区保留着完整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黎苗风情浓郁。

景区雨林自然景观丰富,菩提秘境、爱情谷、藤王谷、瀑布栈道等游览区域分布着百花天池、天琴树、送子观音树、莲花石、别有洞天等雨林奇观,景区还拥有长达2000多米的海南特色的雨林穿梭速滑道,是海南中部集游览观光、科普研学、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4.新伟茶园

走进新伟茶园,一垄垄茶树青翠含烟,尽显娇羞可爱。目光所及处,也必是一片绿意盎然,富有勃勃生机。露珠还在茶叶上晃动,折射出七彩的色泽。登顶茶山,指尖拂过嫩芽,阵阵茶香和着青草的香气沁入心房。

“一方山水养一方茶”新伟茶,其形美色嫩,香高鲜持久,鲜爽回甘。这一带地区位于五指山西麓,处在海拔400米的黄金产茶带,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质疏松肥沃。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琼中盛产优质新伟茶叶创造了先天条件。

5.云湖乡村旅游度假区

云湖乡村旅游度假区位于风景秀丽怡人的五指山东麓、琼中县中南部,长征镇新寨村委会什云村旁,占地总面积2260亩。2019年12月被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评为“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园区)”,也是“五椰级”乡村旅游区。

云湖乡村旅游区按照“旅游为主、康养为辅”理念,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建设足球训练基地、会议中心、民宿等设施,打造成为琼中康养避暑的后花园。

6.琼中峡漂流

琼中峡漂流有全省空中玻璃漂流,350米长的玻璃滑道惊险刺激,后接3800米天然峡谷河道,90分钟的漂流时间让游客们尽享生态之美。

同时,景区内还设拓展活动,如山水天地、云雾爱情小岛、儿童拓展、索溪探险、农耕农作、露营等项目,内容丰富、老少皆宜。

7.乘坡河石臼群

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的乘坡河石臼群是典型的石臼地质遗迹,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玩。乘坡河石臼群景观融山、石、崖、河流为一体,是徒步探索的理想之地。


石臼群是大自然历经几十万年磨蚀而成的作品,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石臼,俯“视”皆是。槽状的长达10余米,成为河床上的一道道小“水沟”,一些野草夹生在石缝里,颇显生命的韧性;圆形的直径在20厘米至2米之间,数量很多,石臼里还有小鱼小虾游弋,生机勃勃;筒状的有的深可蓄水,有的石臼像一朵盛开的大莲花,有的像葫芦,有的像芒果,有的像蝌蚪……景致丰富多彩。

8.白沙起义纪念园

白沙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1943年8月黎族领袖王国兴、王玉锦领导的白沙黎族苗族人民武装起义而建的。纪念碑高17.5米,全用花岗岩条石、水泥砌成。红墙青瓦的纪念馆及花岗石的纪念碑相映,立于花木丛中,构成一幅很美的画面。

白沙起义纪念园内有众多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现已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