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平约亭:清封平都治办公场所,兼议事、驿站等功能

发布时间:2023-12-06 15:36:32 作者:

封平约亭。

封平约亭位于澄迈大丰镇大丰村,距老城镇约十公里,距华西芙蓉海仅1公里,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 年),同治二年(1863 年)重新修葺,保存至今。是海南保存完好的约亭。

封平约亭,面阔10米,进深约20米,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封平约亭位于海南省澄迈县大丰镇大丰居委会大丰村内,距老城镇约10千米。

封平约亭是封平都治的办公场所,兼有议事、驿站休息等功能,封平都所管辖60个村子的管理大小事,上至皇帝御旨、官府谕示、完纳粮税,下至市场管理、众议凡例等,都在封平约亭内谕示、宣告、商议、部署,形成法约,然后再执行到各村。此外,封平约亭还定期举行“考校善过”,即由地方官员将村民的行为记录在册,便上报县衙,对有善行或更改过错的村民进行表彰,对有不良行为的村民,进行劝告和惩罚。同时,自康熙以来,封平约亭内时常举行“圣谕宣讲”。

封平约亭为木石结构的一进四合院落,呈中轴对称式,为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布局,正屋位于整个布局的中轴线上,建筑构成包括门楼、檐廊、正厅及两个耳房。封平约亭是现存的具有古典韵味的海南约亭的代表,它完整地展现了海南约亭的形象和特质,其的存在填补了海南在约亭方面的空白,其院落建筑和周围墟市环境的关系可作为和谐人居环境的典型案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015年11月,封平约亭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封平约亭始建,原设在封平都多峰铺。

清同治二年(1863年),封平约亭重新修缮。

2015年9月,澄迈县开展澄迈大丰镇大丰村琼北古代商镇修葺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对封平约亭进行修葺。

封平约亭面阔10米,进深约20米,总占地约200平方米,其平面形制源于琼北民居,为木石结构的一进四合院落,呈中轴对称式,为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布局,正屋位于整个布局的中轴线上。沿檐廊下五级台阶便到达院落,院中的甬道由正屋的宽度决定,两旁为绿地,建筑构成包括门楼、檐廊、正厅及两个耳房。正厅作为议事堂,两侧耳房作为休息的厢房。约亭内铺设有青石板,在门楼、甬道和檐廊正中,分别设有三块“拜石”, 封平约亭的建造为就地取材,装饰材料以石制、灰塑为主,其院落及建筑外墙均是由小方块火山岩呈菱形砌筑的。在山墙建造方面,议事厅建筑的山墙为人字形,檐廊和门楼为镬耳形,是富贵与气量的象征。这两种山墙灵活搭配,体现了岭南风格在海南的本土化。其构架体系为穿斗式木构架。建造者使用粗大圆木作为承重柱,呈梁柱式结构,这有助于抗震,适合琼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屋面铺挂青瓦,在椽之上交替铺设,隔热效果好。硬山屋顶与火山岩墙体的结合,体现了科学的建房理念和地域特色。

封平约亭的门楼是建筑体的门面,屋顶上有精致的镬耳山墙和云头草尾灰塑,与院内的檐廊造型相呼应,显得精巧、文气。在约亭主体建筑的硬山屋顶上,于屋脊两端有一对蛟龙守护着中央的祥云、瑞兽,昭示着约亭卓尔不群的特殊地位。垂脊的装饰图案与正脊的相对应。约亭的灰塑装饰生动灵活、制作工艺简单,它可抵御海岛台风的侵袭。大厅两旁的耳房窗花为绿色的琉璃镂空花窗,与岭南一带的花草图案相似,通风透光,并且耐腐蚀,适合琼北湿热的气候特点。檐廊墙壁上的灰塑装饰图案为浮雕式的书卷,暗喻人心向善,祈愿福禄吉祥。约亭内的建筑装饰和小品多用草尾、花朵、云纹、广曲、吉祥兽等元素来组合成不同造型,其偏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福禄寿喜等题材内容一致,展现出低调、包容、精炼、简朴的海岛特色与草根文化,但小品并不多,均为石制。

牌匾
牌匾位于封平约亭门楼的正立面,入口正上方牌匾镌刻着“封平约亭”四个黑底红朱红字体,匾额之上是“圣谕”二字,此外正堂内还有“观光扬烈”的楷书鎏匾。

对联
封平约亭入户门两端有三十六字的长联“圣治揽乾纲封建平均披丹泉纶贵三章法约,谕條重巽命多士峰列听黄堂梆鼓廿里长亭”。

石碑
封平约亭内有八通石碑,镌刻时间是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其内容涉及需遵守的规章制度、条约、完纳粮税实施办法、捐资助学、合资修建约亭的好人好事榜等。约亭中较多出现的是民禁碑, 其内容多从乡民们的公益角度出发,以共同议定的方式制定乡约、行规等,并带有禁止性和奖罚的体系规范,体现了民间的高度自治。